炭黑产业网据中国化工报消息,8月19日,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在上海一体化基地开工建设的首条专用于聚碳酸酯回收再生材料共混生产的物理回收(MCR)生产线,是科思创迈向全面循环愿景道路上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科思创不断践行循环经济承诺和实现2035年气候中性目标的一个里程碑。
循环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
2019年,科思创宣布通过实施一项长期规划,聚焦循环经济发展,并致力于成为塑料行业的创新领导力量。据此计划,科思创将最大程度地系统化回收废塑料,并为此开发新技术。2020年,科思创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聚碳酸酯回收企业上海奥塞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开始进行19升聚碳酸酯水桶回收增值再利用的合作,拉开了国内精准回收利用旧水桶项目的序幕。
今年8月19日,回收废塑料的战略进入了发展新阶段。科思创在自有基地建设生产线,通过分类、研磨、再造粒和共混等物理工艺回收再利用塑料废弃物。王丽表示:“这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项目的启动旨在满足市场对消费后回收再生(PCR)产品等更可持续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主要覆盖电子电气、汽车和消费品等应用领域。”该生产线的投资超过2700万欧元,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营,每年可生产超过2.5万吨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质聚碳酸酯及合金。科思创计划到2026年,将其在亚太地区的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供应能力提升至6万吨/年以上。
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生产运营负责人Nicolas Stoeckel补充说,通过对这条专用于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生产线的投资,科思创将能够满足客户对产品量的需求。科思创的消费后回收再生聚碳酸酯模克隆和拜本兰最高可达75%的回收成分,有助于减少50%的碳足迹。
科思创还宣布,将改造升级在泰国的共混工厂,加强服务东南亚市场。Stoeckel说,通过改造升级,位于泰国玛塔府基地的共混生产线,将具备生产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能力。该改造计划将于2022年年底完成,从而继续满足东南亚市场对PCR聚碳酸酯产品的需求。根据目前预测,到2030年,PCR产品将占该生产线一成的年产量。
加强合作建设闭环产业链
王丽表示,科思创与农夫山泉的合作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不但为科思创提供了性能和数量稳定的循环原材料,而且改变了过去只靠投资建立产线、释放产能、出售原材料给下游客户的线性做法。
她说:“将旧水桶变废为宝,一方面可以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新建设的这条生产线将生产包含可回收再生原材料的改性聚碳酸酯材料。”
王丽认为,与农夫山泉的合作只是科思创迈出系统回收废塑料的第一步,但要全面铺开,实现全面循环必须拓宽合作范围。科思创的下游客户涵盖汽车、电子电气、消费品等领域,如何回收笔记本电脑、手机壳以及各种汽车内饰件和外饰件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因此,我们强调要跟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加深合作,推广循环设计理念。我们必须考虑与更多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合作,扩大回收料、再生料的供应。”她说道。
目前,科思创的商业化运作聚焦农夫山泉水桶和建筑板材阳光板的回收,因为建筑板材和水桶破碎后重新造粒易于实现再生,以后再逐步延伸至电脑、手机或商用仪器设备等。
立足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最大的单一市场。王丽认为,科思创循环经济项目的成功受益于中国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最重要的是下游客户有许多可持续需求。国家的人口基数加上产业升级的长期目标,也增强了科思创在中国发展的信心。
她强调,中国是一个值得投资发展的市场,科思创可以在中国市场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就是为何科思创将其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一体化生产基地以及第一条使用可再生原材料生产聚碳酸酯的物理回收专用生产线放在中国的缘故。
除此之外,科思创还积极携手国内再生价值链合作伙伴,共同制订再生聚碳酸酯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涉及消费后和工业后废物使用的再生聚碳酸酯质量和性能要求,以及对再生材料的测试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以确保其在整个价值链中得到适当处理。
Stoeckel表示:“作为亚洲地区领先的PCR生产商,科思创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在投资循环经济项目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进一步表明,通过创新和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科思创一定能与合作伙伴一起‘塑’造循环经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