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刚刚落幕的CHINAPLAS 2025 国际橡塑展,以及其同期活动——第六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小编发现,塑料循环经济依然是全球聚焦的重要议题。

▲上周五,CHINAPLAS 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闭幕。
《CHINAPLAS 2025 展报》上刊发了一篇题为《塑料循环经济困局待破,企业创新亮点频现》的文章,文中深入剖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并结合企业实践案例,探讨了材料创新、工艺升级与模式重构的破局路径。
2024年,全球塑料循环经济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也面临许多挑战。全球塑料协议政府间谈判在韩国完成了既定的五轮谈判的最后一轮,没有实现原计划希望达成的最终协议,这为全球治理塑料污染的努力乃至全球整体推进塑料循环经济的设想笼罩了一层阴影。
目前来看,主要国家和利益团队的定位很难改变,而欧盟已经决定推动大多数意见一致的未来谈判方向,这可能对2025年唯一的一次谈判造成重大影响。
01
全球塑料循环经济现状与挑战
欧盟的《包装和包装废物法规》(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PPWR)已经开始实施,虽然经济疲软,但包装循环经济方向和策略已经确认,当然行动具体的相关细节和规则还有待发布。
此外,汽车和纺织等领域的循环经济政策也将陆续发布,其中有关塑料部件和材料使用等要求,从设计,回收和再生塑料应用等角度都将对欧盟当地,乃至其他地区的供货商业务发展战略提供指引作用,从而影响其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企业层面,品牌在2025年节点到来之际,纷纷表态难以实现自己提出的自愿性全球承诺,例如沃尔玛,可口可乐,玛氏,联合利华等等。这证明了品牌在提出目标初期低估了建设塑料循环经济的难度和复杂度。但值得留意的是,品牌的努力在过去7年帮助行业整体获得大幅提升。
中国塑料高值回收行业近两年披荆前行。2023年,欧盟对从中国进口原生PET(粘度不低于0.78)开展反倾销调查,此后食品级再生PET粒子出口无辜被连带,同样受到反倾销关税限制。目前,中国PET瓶片在全球需求最大的几个市场,包括日本,美国和欧盟都遭遇难以逾越壁垒。
此外,欧洲塑料回收商协会(Plastics Recyclers Europe,PRE)最近再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其塑料回收行业,并且声称进口原生和再生树脂已经超过欧洲总树脂用量20%,且主要再生树脂生产下降5%。
再生聚烯烃相对情况好些,但由于再生聚烯烃接触食品难度更高,目前包装领域对再生聚烯烃需求容量相对较小。不过,再生聚烯烃对欧盟等出口通道依然通畅,竞争日趋激烈,玩家逐渐增多,中国代表企业包括金发科技、浙江丽孚、广西梧州国龙、赛维尔、上海睿莫等等,都拥有FDA的不反对函。

▲上海睿莫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食品级PCR颗粒助力食品包装绿色发展。
美国塑料回收产业更是高度依赖进口再生塑料满足其国内用量,这与美国塑料回收率较低密切相关。除了墨西哥和加拿大获益以外,东南亚出口美国的再生塑料数量也很多,其中泰国再生PET瓶片最多。东南亚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分散,有的国家已经实施延伸生产者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机制,例如越南和菲律宾,而泰国也正在探讨其EPR机制,计划2027年推出。
南亚国家的印度4月1日将实施EPR机制,其充满雄心的再生含量目标即将实施,硬塑包装30%,软包10%,难度极大,超越欧盟目标,因此其进展和汇报情况将非常有趣。
02
中国塑料回收产业:机遇与压力并存
中国再生PET的主要需求仍然来自纺织,然而PET瓶前端收集成本较为固定,而后端再生PET的需求价格受到新料的低价格压制,同时环保再生聚酯纤维受到假冒产品的负面影响,溢价艰难,因此再生PET瓶片受到前后两端挤压,在整个价值链当中处于劣势地位,最近两年洗片厂经营情况普遍都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
后端再生PET粒子出现一些分化,整体虽然盈利也不甚理想,但个别企业通过开发工业丝等应用,锁定了固定客户,获得了市场先机。
相比之下,两家PET化学回收企业SK化学和佳人新材料通过开发更多应用和销售市场,经营情况较为乐观,但这两家企业产品所针对的后端需求市场也完全不同,SK化学通过将BHET深加工,用于生产包装用再生PET或者改性PET等,瞄准高端应用。而佳人更多用于纺织纤维,同时正在不断开发单体买家。

▲佳人新材料推出一款基于纺织品到纺织品循环理念的创新产品——ECOSO。
相比后端生产企业的不断分化,PET瓶收集端近两三年一直在不断演变当中,一方面很多再生瓶片企业开始收缩自己的打包站数量,减少或者彻底摆脱打包站所带来的亏损局面。另一方面,新资本冲入打包站领域,有的为了追求地方成绩,有的为了抢占市场,但最终哪种模式将统一江湖,还有待观察。
至于中国打包站近两年所出现的一个共同的现象是小型化分选机进入,且普及率正在扩大,为打包站提升分选质量和节省人工提供了“武器”。
目前,中国塑料回收领域的更多进展来自硬质塑料领域,然而,软塑回收领域进展缓慢。首先,国内没有一条膜回收生产线(工艺)拿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不反对函,相比之下,累计有十多条PP和HDPE回收线拿到了不反对函;其次,在当前全球高值再生塑料应用领域,例如食品,汽车和奢侈化妆品等,非常依赖的化学回收──废塑料裂解技术。
国内的开发现状是还鲜有企业拿出打通整个链条的应用案例,而依靠废塑料作为原料,连续性的,以塑料循环回收为目的的商业化裂解装置还没有出现。这需要裂解技术公司,石化树脂企业,包装加工商和品牌合作,共同推动才可以实现。
回收后端较为活跃,由企业和资本推动和主导。但市场所面临的塑料挑战仍然不小,伴随着原生塑料价格低靡和塑料的应用范围更多被市场发掘,更多塑料产品进入流通渠道,并且互相之间也有竞争,例如PET在中小容量包装开始呈现替代HDPE的趋势。
此外,许多品牌企业对于回收端理解较少,在设计过程当中,甚至在新产品上,我们看到炭黑黑色,PVC等仍被经常使用。
03
总结
塑料循环经济经过最近五六年的发展和广泛倡导,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碰到的挑战也更为严峻,需要更多勇气和决心推动改革,实现系统性转变。单靠回收解决不了全部塑料废弃物问题,但回收必然是系统建设的关键支柱,且回收也不仅仅是收集和再生,需要设计和生产端的配合,以及后端需求拉拽才能达成一个完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