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4月30日消息,在河北任泽区,一家名为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正以蓬勃之姿崛起,凭借在特种橡塑领域深耕细作与创新突破,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从乡间小厂蜕变为行业领军者,演绎出一段令人振奋的产业传奇。
回溯往昔,华密新材的创业之路始于30多年前任泽区天口镇辛兴庄村的一间家庭作坊。1989年,怀揣着创业梦想的李藏稳创办了任县华光密封件厂。彼时,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激烈,但李藏稳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立身之本。他清晰记得,曾有一家湖北随州的农机修理厂急需一批液压油封橡胶圈,且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面对这一挑战,李藏稳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严格把控每一个生产环节,最终成功交付产品。这批质量过硬的橡胶圈不仅满足了客户需求,更赢得了对方的高度认可,为企业打开了湖北市场的大门,也为华密新材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与市场口碑。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在市场浪潮中摸爬滚打多年,李藏稳深刻领悟到,唯有持续创新与加大投入,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1996年,华密新材果断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告别传统手工生产模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稳定性;2001年,又引入先进的产品试验检测设备,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体系,为产品品质保驾护航。凭借对技术升级与设备改造的不懈追求,华密新材逐步实现从单一汽摩配件生产向核心材料研发的华丽转身,成功跻身一汽集团、中国中车、中国石油、三一重工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的供应商行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动车、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彰显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始终是华密新材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企业的实验室里,一组对比数据格外引人注目:采用特种工程塑料制造的零部件,重量仅为同体积钢材的六分之一,却在耐腐蚀、耐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超越。华密新材研究院副院长张伟介绍,这些高性能材料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一举打破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2012年,面对日本企业长达半年的交货期,华密新材凭借自身技术实力与高效执行力,仅用一个月便攻克动车密封件技术难题,成功实现国产替代。此后,企业更是加大研发投入,与中国科学院、河北省科学院、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紧密合作,组建起一支15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配备先进研发设备与实验室,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华密新材已拥有专利64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36件,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华密新材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走进企业的智能化车间,标准化生产流程严谨有序,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到成品出库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标准规范。2019年,凭借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效,华密新材成功跻身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单位行列,实现从执行标准到制定标准的重大跨越。近年来,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项、团体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公司检测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取得4项计量建标资格证书,彰显出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地位与话语权。如今,“华密”品牌已从传统“密封件”领域升级为“精密制造”的代名词,成为高品质、高性能的象征。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华密新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今年以来,任泽区出台《任泽区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计划》,华密新材依托河北省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共享创新平台,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专家团队,为全区橡塑制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带动产业规模效益近亿元,有力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华密新材的视野更加开阔,在深耕汽车、高铁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无人机、直升机配套等低空经济新赛道,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贡献更多“华密智慧”与“华密方案”,向着全球特种橡塑领域领军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