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5月14日消息,全球轮胎行业知名企业通伊欧近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受原材料成本攀升与市场竞争加剧双重影响,其核心业务盈利表现承压,但海外市场扩张与产能布局优化为中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
轮胎业务承压:利润率骤降拖累盈利
财报显示,通伊欧一季度集团销售额达1355.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5.97亿元),同比增长6.2%,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7%至224.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91亿元)。轮胎业务作为营收支柱,销售额占比超91%,规模达1237.6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25亿元),与集团整体增速持平。然而,该业务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4.6%至219.0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66亿元),利润率从上年同期的22%骤降至17.7%。据炭黑产业网了解,原材料成本上涨直接吞噬利润约4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8亿元),叠加生产环节成本增加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成为盈利下滑的主因。尽管如此,轮胎业务仍贡献集团97.69%的营业利润,凸显其战略核心地位。相比之下,汽车零部件业务虽利润同比增长62%,但规模占比不足5%,对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区域市场分化:北美与日本成双引擎
从区域表现看,通伊欧在北美与日本市场形成“规模-利润”双轮驱动格局。北美市场销售额达915.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56亿元),占总销售额68%,同比增长7.7%;日本本土市场销售额269.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13亿元),占比20%,增速达8.6%。利润端则呈现分化:日本市场贡献62%的利润(139.8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但同比下滑35%;北美市场利润同比增长25%至53.6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1亿元),占比24%。其他区域市场表现平稳,未能形成显著增量。产能布局方面,日本工厂产量2.88万吨(占比49%),北美工厂产量1.71万吨(占比29%),2025年轮胎总产量预计达24.57万吨,同比提升6%,产能仍集中于两大核心市场。
战略调整:剥离中国亏损资产聚焦高端化
面对中国市场持续低迷,通伊欧于2025年2月宣布将中国子公司86%股权转让予辽宁恒达盛投资有限公司。公开数据显示,该工厂2024年净销售额连续第三年下滑,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强调,此次股权变更仅涉及生产端投资关系调整,不影响上海贸易公司的销售网络与产品体系。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或为优化全球产能结构,集中资源投向高附加值市场。结合财报数据,通伊欧预计全年销售额将增长3.5%至58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5亿元),但利润预期低于2024年水平,仅8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36亿元),显示其短期仍面临成本与竞争压力。
行业观察:全球化布局与成本管控成破局关键
当前,全球轮胎行业正经历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多重挑战。通伊欧的业绩表现折射出传统轮胎企业在转型期的阵痛:一方面,通过北美、日本等核心市场巩固规模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剥离低效资产、优化产能布局以提升运营效率。未来,如何在高成本环境下平衡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或将成为行业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