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球首条万吨级示范线,稻壳灰变白炭黑!

2025-11-2070

【炭黑产业网】11月20日消息,在江苏南通,一家企业历经十年深耕,成功破解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核心密码,将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稻壳灰转化为高纯度纳米材料,实现每吨产品减碳0.6吨的显著成效,这一减碳量相当于种植120棵树的固碳效果。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领下,江苏进化硅绿色科技有限公司以稻壳为原料、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率先建成全球首条万吨级二氧化碳酸化法制备生物基二氧化硅示范线。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成套工艺技术具有革命性突破,采用二氧化碳替代传统硫酸作为沉淀剂,成功将稻壳灰转化为比表面积介于50—500m²/g之间的生物基白炭黑。这一技术不仅实现每吨产品0.6吨的碳减排,更较传统石英砂制备法达成碳足迹逆转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企业构建起"稻壳供能—稻壳灰提硅—尾渣制活性炭"的全组分闭环产业链,使农业废弃物实现100%资源转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稻壳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在这一创新技术路径下,每吨稻壳灰可产出0.8吨高纯白炭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尾渣还能进一步加工制备活性炭,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完整资源循环体系。其生产的生物基白炭黑产品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涵盖轮胎制造、鞋材生产、涂料行业、牙膏日化乃至芯片制造等多个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已通过国际标准全生命周期评价认证,认证结果显示出突出的负碳效应:每公斤产品的碳足迹为-0.6kg CO₂。经测算,若规划中的十万吨级项目顺利投产,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六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20万棵的固碳规模。这一突破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离不开长达十年的研发坚守与持续投入。

公司总经理沈家锋在回顾发展历程时表示,项目起源于2013年,正是得益于技术专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预判以及企业方的长期坚定投入,才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合作企业代表邵进先生更是历时十年,投入资金数千万元,最终成功将高校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产业项目。

谈及选择在江苏布局10万吨产线的原因,沈家锋直言:"之所以我们选择江苏去落户10万吨产线,也是因为江苏是一个拥有大量稻壳和稻谷资源的地方,再加上我们跟当地政府的一些互动,还有一些帮扶。我们整个10万吨项目正式运行之后,至少给当地农民每年能带来至少5000万的营收收入,会提高当地农民的额外收入。"

从稻壳灰到高价值纳米材料,从负碳技术创新到全产业链闭环构建,进化硅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并非对立选项。沈家锋表示:"未来10年,我们认为低碳可持续再生材料是整个趋势,所以我们也希望依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自己的努力开拓下,能成为全球头部的低碳,甚至是负碳的绿色标杆企业,这是我们未来企业的一个远大的愿景,同样也能引领整个行业,甚至整个橡胶制品各类行业的低碳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