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3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橡协)在山东省枣庄市召开了“轮胎产品碳足迹研究项目”研讨会。来自轮胎行业上下游企业、认证机构专家40余人参加。中橡协会长徐文英、枣矿集团副总经理徐磊出席会议,中橡协副秘书长兼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朱红主持会议。
中橡协会长徐文英致辞,她指出,轮胎产品碳足迹研究是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课题,此次研讨会既是智慧碰撞的平台,更是凝聚共识的契机。她希望行业同仁能借此良机,深入交流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在思维的交锋中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探索中突破瓶颈,共同构建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为轮胎行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全球绿色经济版图注入强劲动能。
枣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磊致欢迎词,他首先向出席本次“轮胎产品碳足迹研究项目”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致以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全球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目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此背景下,轮胎行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同时汇报枣矿集团在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并表示全力支持和配合行业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与在场领导、专家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轮胎行业绿色发展。
近两年,有关部门发布了很多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但企业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如边界的划分、排放因子的选取等方面差异较大,国内还没有建立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完整体系。而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是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两大基石”,分别来解决产品碳足迹“怎么算”和“算得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与会专家围绕国内外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现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规则、核算指南制定等方面进行研讨。
中橡协技经委董文敏汇报了一年来国家部委发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分享了轮胎产品碳足迹量化的常用方法,包括《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Tyre LCCO2 Calculation Guidelines (Ver.3.0.1)、《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汽车用轮胎》(T/CECA-G 0332—2024)、《产品碳足迹核算与报告指南 轮胎》(T/SDXJ 001-2024)等;大陆马牌华瑶分享了UL solution 发布的Product Category Rule (PCR) Guidance for Tires(VERSION 4.0 ,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内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赵翔通报“轮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规则及试点相关工作。

与会专家结合本企业在产品碳足迹核算方面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依次发言,提到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核算边界不统一、范围3原材料碳排放因子不统一(数据库选取、地域差异、品种差异等)、轮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具体推进计划及实施细则不明确等(如认证范围、单元划分等)。专家们也向中橡协提出诉求,希望能尽快出台行业统一、具有可操作性的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明确核算边界和原材料碳排放因子,同时向有关部门呼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中的困难,减轻企业负担。
经过与会代表深入研讨,形成统一意见如下:
(1)“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是以轮胎行业碳减排、便于碳交易和市场贸易为目的。
(2)核算范围是“摇篮”到“大门”,兼顾“轮胎产品生命周期末端”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及下游汽车行业“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及要求”,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按比例分摊。
(3)发挥中橡协具有橡胶行业全产业链会员企业优势,以实测数据的方式建立上游原材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舍原则,确定用于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原材料种类,明确二次能源因不同产生方式、地域及时间跨度带来的碳排放因子差异。
(4)轮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建议认证单元划分为不同工序或工艺,而非产品规格。
(5)参考国内外原材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按照行业实测数据,建立轮胎行业用原材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搭建第三方认可的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平台,统一核算规则,减轻企业在认证过程中的负担。
(6)给出轮胎行业切实可行的碳减排路径,如绿色原材料应用、工艺技术革新、能源结构优化及效率提升、数智技术赋能、产业链协同、资源综合利用及基础研发能力提升等。
中橡协技术经济委员会根据与会专家意见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尽快完成“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在行业内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