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资讯
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轮胎业破局“三重门” ——2025中国轮胎投资研讨会聚焦行业转型升级

2025-07-1000

7月3~5日,由国家橡胶轮胎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办的“2025中国轮胎剖析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做好轮胎,精益生态”主题,聚焦在碳中和、新能源、智能制造背景下轮胎行业的新发展。当前,中国轮胎行业正处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专家领导、企业代表此次齐聚一堂,意在共商转型升级发展大计。

行业面临多重严峻挑战

无论汽车产品如何演变,都离不开轮胎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轮胎是汽车制造和维保的“刚需”。近年来,我国轮胎业一直实现快速增长。据了解,中国自2006年以来稳居世界最大轮胎生产国和橡胶消费国,轮胎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随着中国交通运输、汽车机械等产业的不断发展,轮胎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望继续提升,但同时行业也面临着现实挑战。

“中国轮胎总产量全球第一,但产品价格与技术水平仍徘徊在中下游。”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冲在开幕词中直陈行业痛点。这份清醒的“自我剖析”,成为贯穿研讨会的基调。

此前,“价格战”的风暴也席卷到轮胎行业,从2024年轮胎上市公司发布的年度报告不难发现,尽管近8成企业实现营收增长,但超5成企业的净利润规模却在下滑,甚至有头部企业已连续亏损6年。进入2025年,轮胎行业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愈演愈烈。今年一季度,除一家轮胎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微增0.46%外,其余企业的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在今年3月召开的2025中国橡胶年会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指出,轮胎行业依靠价格“内卷”和扩大规模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全行业需共同努力建立行业竞争规范,推动技术创新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体系,以减少无效竞争。这场“破局”之战,不仅关乎行业存续,更将重塑中国轮胎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坐标”。

袁冲表示,当前我国轮胎行业面临三重挑战。首先,新能源汽车底盘革新对轮胎性能提出新要求,因此产品技术攻关将更具挑战性。据介绍,由于新能源汽车在续驶里程、车身重量、输出扭矩和体感噪声方面较传统燃油车区别较大,轮胎耐压性、抓地力、低噪声表现及耐磨性等关键指标亟需突破。其次,在绿色转型及“双碳”目标下,轮胎在环保材料应用、多环刚性管控、滚动阻力优化等方面迎来挑战。最后,轮胎产业链协同环节也存在挑战,原材料研发与终端需求脱节,新材料筛选成本高等都制约着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革命正重塑轮胎需求,传统技术体系遭遇严峻挑战,更深的焦虑则来自国际市场。我国超半数轮胎出口欧盟,而欧盟绿色壁垒持续加码。“碳足迹核算、回收材料比例、有毒化学品限制,这些法规和标准正在重构‘游戏规则’。”轮胎行业人士表示,全球轮胎行业正在竞逐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高地”,中国轮胎行业必须要从“跟跑”转向“领跑”。

低碳发展成为转型加速器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都在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轮胎行业涉及领域多、链条长、消耗重,对减碳、脱碳需求更加迫切,尤其随着整车碳足迹管理导向明确,对上游零部件企业的碳管理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十四五”的前4年,我国能源消费超预期增长,年均增长近2.5亿吨标准煤。这其中,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产业,石化化工是主要增长产业;此外,如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近年来增长较快的领域。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符冠云介绍,一辆新能源汽车约需要1000kg钢材、300kg铝材、200kg橡胶、300kg塑料、100kWh电池,这些共计大概需要3吨标准煤,乘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面对当前的能源消耗,我国已明确提出由“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转变。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将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开展碳排放总量核算工作,不再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

“我们做了初步测算,‘十五五’期间我国年均碳排放需要减少近5%,这是肉眼可见的严格。”符冠云向与会人士介绍了轮胎行业面临的三重考验:其一,碳排放双控转型,能耗总量控制逐步让位于碳排放总量约束,石化化工行业将于“十五五”期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碳资产管理和成本压力陡增;其二,绿色贸易壁垒升级,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电池护照要求延伸至上游材料环节,出口企业面临全生命周期碳追踪挑战;其三,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设备更新呈现范围扩大、标准提升与精准支持的特征,将向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倾斜。

有人说,中国轮胎行业正站在“悬崖”边缘,虽然多少有点危言耸听,但反映出原材料供给、贸易环境、环保要求三股外部约束力越收越紧的现实。在天然橡胶价格持续高位蚕食利润,欧美市场不断加高贸易壁垒,以及绿色低碳目标成为硬性要求的背景下,轮胎行业正经历大浪淘沙的“洗牌”时刻。

在破立之间重塑产业基因

外部因素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亦暗藏机遇。符冠云表示,石化化工行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要在需求增加、减少浪费、进出口、循环再生、工艺优化、节能提效、低碳能源7个方面做好工作。

具体来看,“双碳”目标下,中长期终端能源需求要向高效率(能源生产力5倍)、高电氢(合计超80%)方向发展,要在发展中减排,推动绿色复苏、低碳繁荣;通过“减少一批、限制一批、替代一批”的途径,在源头减少塑料等石化下游产品使用。

符冠云建议,提升橡胶轮胎等产品的再生产品产量比重,包括物理回收、化学再生、热裂解、生物处理等方式。据悉,欧盟、日本、韩国2024年的橡胶轮胎回收率都超过90%,美国也达到80%,中国仍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在原料、工艺方面,中国主要化工燃料仍以煤为主,但在全球市场上天然气正在占据主导。橡胶轮胎行业要实现节能提效,符冠云提出分“三步走”:第一步,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兼并整合小企业,让大企业扩规模,提振经营状况;第二步,通过先进节能技术实现节能提效;第三步,开发颠覆式创新工艺,“一步到位”提升产能,如果未来煤炭、石油彻底退出燃料舞台,行业需要开发新的工艺以提供支撑。他认为,“发展电氢协同、原燃料双替代,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是长久之策。

突围路径在此次研讨会上逐渐清晰。据介绍,国家橡胶轮胎质量检验检测中心40年来,以品牌轮胎“解剖”数据为始,以系统检测技术为证,持续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当碳中和倒逼材料革新,新能源挑战结构重建,正是响应国家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制造业升级战略的实践,让“解剖”数据成为产业升级的标志,以解剖数据库为杠杆,洞悉趋势撬动创新未来。

行业“洗牌”浪潮已然显现,绑定新能源赛道成为突围关键。“没有那么多‘卖炭翁’,各行业都要‘做最好的自己’。”符冠云在最后恳言,深度脱碳不只是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问题,还要拓宽思路,实现高水平融合。石化化工行业压力巨大,但也有着更多机会,只有以生态链思维打破信息“孤岛”,让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轮胎行业方能在新赛道上实现价值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