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年伊始
海运费开启暴涨模式!
据indexbox相关数据,跨太平洋航线前往美国美国西海岸的运费上涨23%,前往东海岸的运费上涨13%。中东至中国航线的每日运价也已飙升39%。
▲新加坡某物流公司工作人员:新加坡一个集装箱的价格可能翻了3到5倍,甚至有一些路线可以到10倍。(图源:央视财经)
海运为何涨价?
此次海运费涨价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供需变化、外部环境影响、成本上升以及行业竞争策略等多个因素。
供需变化
临近农历春节之际,亚洲地区工厂赶在农历新年前完成订单出货,对货运的需求量大幅上涨。
此外,不少企业期望赶在特朗普上台前,将货物提前发往美国,尽可能减少被加征关税的风险,这使得货轮运力紧张,从而运费上涨。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贸易活动显著增加,运输需求随之上涨,美国航线货量明显增加,部分航线船舶装载率居高不下,如欧洲线的高装载率使得船公司有了涨价的底气。
外部环境影响
美国东海岸码头罢工风险犹存,企业为避免罢工影响出货,提前加速出货,进一步推动了运价的上涨。同时,2025 年可能出现的新兴关税政策、严格出口限制等不确定性因素,也促使企业提前备货出货,增加了运输需求。
此外,美国扩大对俄罗斯石油贸易的制裁后,导致油轮运费飙升,作为“影子舰队”的一部分,许多新被列为制裁目标的油轮曾被用来向亚洲买家运送石油,石油运力供应收紧导致运费迅速上涨。
▲运价全线上涨。(图源:海运网)
成本上升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实施新的 “长期时段分配”(LoTSA)系统,导致达飞轮船等船公司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为收回额外费用,船公司选择征收附加费。此外,受巴以冲突影响,部分船只选择绕航好望角,增加了运距、时长以及燃油消耗和营运成本。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海运成本,进而促使船公司上调运价。
行业竞争策略
尽管从 2025 年 2 月起,三大海运联盟将重组,市场竞争将更激烈,但在 1 月,船公司仍希望通过涨价获取更高利润。部分船公司已开始积极争抢货源和客户,以应对未来竞争。通过技术性调节舱位、减少供给等措施,船公司有效地控制了市场流动性,并借助涨价潮的气氛,引导客户预期运价将继续上升。
对化工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化工行业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像特种工程塑料、尼龙66等塑料的原料,很多依赖进口或者需要长距离海运运输。
海运运费的上涨,直接导致这些塑料原料采购成本大幅提高。由于塑料原料运输批量普遍较大,即便运费有轻微涨幅,积累起来也会使企业采购成本显著增加。
▲多家船公司宣布大幅调涨运价。(图源:海运网)
除了原料采购成本,在塑料生产过程中,运输、仓储等环节成本也会因海运涨价而升高。为保证生产的连贯性,企业不得不增加塑料原料库存,这不仅提升了仓储成本,还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影响资金周转效率。此外,运输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采购、运输环节人力成本上升,进一步加重生产成本负担。
市场方面成本端的压力持续加大,化工企业在艰难承压的同时,其一系列应对之举不可避免地在市场层面引发连锁反应,在塑料行业,海运涨价带来的影响正逐步显现 :
产品价格波动
化工企业为保证利润,一般会把增加的运输成本转嫁给产品价格。例如,当聚乙烯、聚丙烯等基础塑料原料价格上涨时,下游以它们为原料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管材、塑料薄膜、塑料容器等价格也会随之上升。这种价格上涨会在塑料产业链上逐步传导,影响整个塑料产品市场的价格体系,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加剧。
市场需求变化
塑料产品价格上升,会使下游企业采购成本增加,进而可能减少对塑料产品的采购量。尤其是建筑、包装等对价格敏感的行业,可能会寻求价格更低的替代品,或者减少产品产量,这直接影响塑料行业的市场需求,压缩塑料企业的市场份额。
出口贸易受阻
对于塑料产品出口企业,海运运费大幅上涨严重削弱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方面,产品价格提高会让国外客户转向其他价格更低的供应商;另一方面,高额运费压缩企业利润空间,报价缺乏优势,出口订单减少,对塑料行业的出口贸易造成较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