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知识
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汽车橡胶制品,分七大品类!

2025-08-2700

【炭黑产业网】8 月 27 日消息, 当代汽车产业对高速、安全、舒适、节能与环保的追求日益迫切,而这一系列高性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汽车橡胶制品的技术进步与质量提升。随着汽车现代化进程加速,对汽车橡胶制品的要求愈发严苛,不仅需要各类具备特殊性能的橡胶材料适配汽车新技术需求,还需橡胶材料拥有更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如耐老化、耐高低温、耐新型燃油特性,以及出色的动态疲劳性能与长久的使用寿命。事实上,现代化汽车的每一项高性能表现,都依赖橡胶制品提供技术支撑,其性能与质量对汽车整车质量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橡胶制品在汽车中始终处于 “配件” 角色,但却深刻影响着主机的技术进步与整体技术水平,因此,汽车橡胶制品的技术实力与质量水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汽车整车的技术水平。

从分类来看,汽车橡胶制品涵盖多个领域,其中橡胶轮胎因地位特殊且耗胶量最大,常从橡胶制品中独立划分出来,被称为 “汽车的两条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除轮胎外,汽车橡胶制品还包括密封制品、减震制品、安全制品、胶带制品、胶管制品,以及雨刷器、挡泥板、胶粘剂、密封胶、内饰制品等其他类别,共七大品类,各类制品在汽车运行中承担着不同的关键功能。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作为核心品类的轮胎,主要负责承载汽车自重及人员货物重量,同时实现汽车前进、后退、转弯、刹车等功能,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驾驶操控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轮胎的高性能与高质量。橡胶轮胎的发展已历经 160 年,1845 年英国人 R. W. Thomso 将胶管套在木轮上,开启了轮胎发展序幕;1888 年英国人 J. B. Dunlop 发明充气轮胎,极大推动了汽车工业发展。随着技术演进,轮胎骨架材料从棉帘线、人造丝、尼龙帘线的斜交轮胎,逐步升级至如今的钢丝子午线轮胎。充气轮胎凭借优异的缓冲吸震性能,减少振动、提升操作安全性与乘坐舒适度,还助力汽车行驶速度大幅提升。同时,橡胶材料、配方技术、制造设备与工艺的进步,使轮胎使用寿命显著延长,从 1900 年每条仅能行驶 800km,到 1978 年达到 6 万 km,21 世纪后已实现不低于 14 万 km 甚至 20 万 km 的行驶里程。随着轿车普及与高速公路建设,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推动轮胎产品从斜交胎向子午线胎转型,目前我国轮胎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在其他品类中,密封制品分为 O 形圈、骨架油封和密封条三大类,O 形圈与骨架油封用于发动机、齿轮箱等部位防泄漏,密封条则承担汽车门窗、行李箱等部位的密封、挡风、减震、隔音功能。我国密封制品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约 30 家骨干骨架油封厂总产能达 2 亿件,60 余家密封胶条厂总年产能 2 亿万米,但高档轿车关键部位油封仍依赖进口,密封条未来将向 TPE、TPV 材料及多面植绒工艺升级。减震制品安装于发动机、车身等部位,用于降低震动与噪音,我国 20 余家减震制品厂总产能约 7000 万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但国外已开发的封液型、电子控制型减震器,国内仍处于研制阶段,材料需向三元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等升级。

安全制品关系汽车制动与人员安全,包括制动皮膜、皮碗、刹车片、安全气囊、保险杠等,我国 30 余家制动皮膜 / 皮碗厂总产能达 5000 万件,安全气囊生产刚起步,仅 6 - 7 家厂家总产能约 20 万套 / 年,未来需开发高强度材料与热塑性弹性体应用。胶管制品服务于汽车底盘、发动机、车身的输油、输气等系统,国内 20 余家规模胶管厂总产能 2 亿标米,但高档产品配套率低,材料需向氢化丁腈橡胶、氯醚橡胶等拓展。胶带制品用于动力传递,我国 300 余家传动带厂总产能可观,但国产 V 带使用寿命与国外差距较大,同步带质量仍需提升。其他制品如地板胶、雨刷器胶条、胶粘剂等,也在汽车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雨刷器胶条存在噪音大、耐磨性差等问题,正通过材料升级与工艺改进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