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4 月 24 日消息,美国轮胎市场于 4 月 23 日突发重大变动,全球排名第三的轮胎制造企业固特异对外宣告,鉴于成本持续攀升,自 5 月 1 日起,将针对美国及加拿大市场的消费类轮胎价格实施上调策略,涨幅最高可达 4%-6%。这一决策的公布,瞬间在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于 4 月初刚推行的全球加税政策才刚生效不久,在此次政策调整中,中国轮胎企业作为受影响最为显著的群体,尚未作出价格跟进的动作,美国本土的轮胎行业巨头固特异却率先选择涨价,这一行为着实令人感到意外,也引发了行业内广泛的讨论与质疑。毕竟,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初衷,本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相关产业,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但现实情况却是美国本土企业率先难以承受压力,这无疑让众人对该政策的实际效果产生了诸多思考。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从表面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似乎对美国制造业存在利好趋势,然而固特异此番涨价的举动,却无情地揭示出背后隐藏的三个深层次矛盾。其一,特朗普在 4 月针对东南亚轮胎加征了高额关税,其本意或许是想要打击中国通过绕道方式进行出口的行为,可实际结果却是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广泛且严重的影响。固特异虽然在产能布局上较为依赖美国本土,但在原材料以及零部件供应方面,却高度依赖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两个 USMCA 协议国。一旦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之间的关税政策出现变动,固特异的供应链成本必然会急剧增加。所以,此次固特异选择涨价,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对未来成本上升预判而做出的对冲行为,与其等到未来被动地去消化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不如提前将这部分压力转嫁到市场层面。
其二,固特异近年来一直深陷亏损困境,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在 2024 年前三个季度,固特异的净亏损额高达 1200 万美元,与此同时,其营收相较于上一年度同期下降了 6.8%。在高端轮胎市场领域,固特异面临着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强劲对手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而在低端市场方面,又受到中国品牌轮胎的强力冲击。尽管固特异在 2023 年便启动了名为 “固特异前行” 的转型计划,其中涵盖了裁员、关闭工厂、出售资产等一系列举措,但截至目前,其债务规模依旧高达 15 亿美元,距离实现 10% 的利润率目标更是相差甚远。在此种情形下,涨价无疑成为了固特异向市场寻求利润、缓解经营压力的无奈之举。
其三,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本意是想要遏制进口,大力扶持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然而美国轮胎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却使得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适得其反。相关数据表明,美国轮胎进口依存度已经从 2013 年的 46.7% 一路攀升至 2022 年的 66.1%,这清晰地反映出美国本土的轮胎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缺口。即便固特异有意扩大产能,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例如工人短缺问题严重,设备投资所需周期漫长等,这些客观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其产能扩张的步伐。
所以,固特异此次涨价行为,表面上看是成本传导的结果,实际上却深刻地反映出美国轮胎产业曾经的黄金时代已然走向终结。当中国轮胎企业通过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以及持续进行技术升级,成功穿越行业发展周期之时,固特异等美国企业却依然深陷于 “高成本、低弹性” 的发展僵局之中,难以自拔。特朗普挥动的关税大棒,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对美国本土产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却无法改变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全球产业链的底层逻辑已经从过去单纯的 “成本优先”,逐渐转变为如今更加注重 “韧性优先”。在这场复杂的产业博弈过程中,真正的赢家不会是那些高举贸易保护旗帜的政客,而是那些能够迅速适应新规则,积极重构供应链体系,具备强大生存能力的 “产业生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