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7 月 27 日消息,2025 年 7 月 23 日,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一则公示,这标志着困扰轮胎行业多年的环保难题 —— 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废气扰民问题,在历经八年整改后,终于通过验收并准备销号。这一事件不仅与该企业的环保表现息息相关,更折射出轮胎制造行业在发展进程中普遍面临的环保挑战与转型压力。
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1993 年的老牌轮胎企业,曾是合肥经开区的重要税源。该公司在生产斜交胎、子午胎等橡胶制品的过程中,会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废气,这一问题长期引发周边居民投诉,也成为中央环保督察关注的焦点问题(第 135 号问题)。尽管企业此前多次进行整改,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也凸显出轮胎生产过程中废气治理的艰巨性。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此次整改由合肥市委、市政府主导,明确了多项任务。一是强化环境监管,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 “零容忍” 态度,将佳通公司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19 年期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累计检查达 267 次,监测 263 次,均未发现该企业存在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情况。同时,企业按要求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测和双电量监控设备,实现了 24 小时远程监管。二是化解信访矛盾,属地成立工作专班,主动接待群众来访、回应诉求,并通过社区宣传、环保活动等方式,公开企业环保管理现状及搬迁进展。三是企业自 2017 年起,累计投入约 9238 万元,对污水站、实验室、炼胶车间、锅炉(已完成 “煤改气”)、密炼车间废气治理(采用沸石转轮 + RTO 焚烧工艺)、配料自动化等多个环节进行升级改造,旨在从源头和末端同时削减污染物排放。四是推进异地搬迁,市政府于 2020 年与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新厂区于 2023 年 9 月开工建设,这被视作解决环保问题的根本之策。五是组织周边群众前往工厂参观,增加透明度,让居民实地了解企业的产污和治污情况。
尽管官方认为整改已达到预期效果,但 “群众仍不满意,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的过往记录,以及长达八年的整改周期,都反映出轮胎生产废气治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轮胎制造涉及橡胶的硫化、炼胶等多个高温、高压环节,是 VOCs 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如何在保障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废气排放,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佳通公司的案例中,其巨额的环保投入和坚决的搬迁决心,或将成为行业内应对环保压力的一个参考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注册地址位于合肥市经开区始信路 8 号的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目前企业状态登记为 “注销”。这或许意味着老厂区将彻底终结。然而,新厂区的建设周期、最终投产时间以及其环保表现能否真正满足各方期待,仍是尚未明确的问题。轮胎行业的环保之路,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