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26 投产,贵州磷化塑氟化工生态!

2025-08-2500

【炭黑产业网】8 月 25 日消息,由贵州磷化集团无水氟化氢装置小型化攻关工作组牵头研发的 “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AHF)小型化、模块化成套装备开发应用项目”,目前已顺利完成工艺包编制工作。与此同时,该项目中的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设备正稳步推进工业化应用验证,且已成功通过贵州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评审,标志着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该技术一旦取得阶段性突破,将产生双重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将为贵州磷化集团打破传统万吨级以上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工艺的规模化装置壁垒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其具备的 “小型化、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 特性,能够实现快速部署与绿色低碳生产,这种颠覆性优势将为磷、氟基础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开辟全新发展路径,推动行业整体发展模式革新。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该项目制定了明确的推进计划,预计在 2026 年内实现工业化落地并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将对磷、氟化工领域的价值链产生重塑作用,促进跨行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更为构建 “磷矿 - 磷肥 - 氟硅酸 - 无水氟化氢 - 高端氟材料” 一体化绿色循环产业生态筑牢基础,助力行业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发展格局。

(图源:天眼新闻)

从磷化工行业(上游)视角来看,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带来显著变革。所有规模的磷肥生产企业,尤其是此前因无力承担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大型装置高昂成本而受限的中小企业,将能够通过这一技术经济高效地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氟硅酸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无水氟化氢和白炭黑产品。这不仅能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将持续推动磷化工行业向绿色循环经济方向深度转型,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压力。

在氟化工行业(下游)层面,该技术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它将大幅提升利用磷化工副产氟硅酸路线的经济性与普及度,帮助行业实现原料来源的多元化与本地化。这一转变能更有效地降低氟化工行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为氟硅化工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行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回顾发展历程,贵州磷化集团在利用传统磷肥副产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技术领域已深耕十余年,相关技术已达到成熟稳定状态。然而,传统技术对应的装置普遍存在规模庞大、投资金额高、建设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广大中小型磷肥企业及部分特定场景中的推广应用。由此导致大量宝贵的氟资源以氟硅酸形式存在却未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环保压力。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原本万吨级规模的 AHF 生产装置缩减至千吨级甚至更小规模,使 AHF 生产装置能够灵活部署在年产能 30 万吨以下的磷酸生产企业中,彻底打通中小磷肥企业副产氟硅酸高效转化的 “最后一公里”,成为贵州磷化集团面临的新使命与新挑战,也成为行业资源高效利用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

2024 年以来,为进一步落实氟硅化工 “3311” 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无水氟化氢产业的合理布局,贵州磷化集团专门组建了攻关工作组,重点开展磷矿伴生氟资源高效利用小型化成套装备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工作。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工作组围绕浓缩系统改进、反应流程缩短、装置除杂系统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工艺优化,成功实现了耐高温耐腐蚀高效填料的应用开发,同时完成了换热器等关键设备的小型化选型以及材质升级,为装置小型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贵州磷化集团全面启动了无水氟化氢装置智能化 “零手动” 技术研究项目,通过深化 MES 平台实施应用等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工作,为无水氟化氢(AHF)小型化、模块化成套装备开发应用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此外,攻关工作组还计划采用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优秀企业的合作交流。未来,工作组将继续致力于将复杂的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过程中的反应、精馏、净化、尾气处理等核心单元,高度集成到预制的标准化模块中,同时推动高效反应器运用、稀磷酸脱氟、二氧化硅高温煅烧等核心技术的升级。在确保装置规模缩小、实现高度集成的前提下,力求使产品纯度、氟资源利用率以及能耗水平均达到甚至优于现有大型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的标准,进一步提升技术的市场竞争力与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