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产业网】10月9日消息,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对外宣布,旗下有机硅线性体深加工项目已正式进入环境影响评价公示阶段。该项目选址于山东聊城化工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0万吨聚硅氧烷产品的产能规模。作为今年3月刚刚投产的40万吨有机硅项目的下游配套工程,此次深加工项目的推进,标志着鲁西化工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根据环评公示文件显示,该有机硅线性体深加工项目具体坐落于山东省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产业园西园区的鲁西化工现有厂区内。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羟基缩合聚合物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两大生产装置,同时将配套建设储罐区、导热油站、装车栈台等公用辅助设施。在产能分配上,项目设计年产的10万吨聚硅氧烷产品中,羟基缩合聚合物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各占5万吨。这一产能规划将有效承接公司年初投产的40万吨有机硅项目所产出的部分原料,从而实现从有机硅单体到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鲁西化工的有机硅产业布局始于2022年。当年6月30日,公司首次披露了10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的整体规划,其中一期工程4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总投资达32亿元。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周期,今年3月10日,鲁西化工发布公告称,该4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已实现安全顺利投产,并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该一期项目涵盖了有机硅单体、混合甲基环硅氧烷、硅橡胶装置及配套公共工程等设施,为此次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鲁西化工在有机硅领域已构建起从单体到中间体,再到硅橡胶等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企业近期业绩表现来看,鲁西化工呈现出短期承压的态势。2025年半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39亿元,同比增长4.98%;但同期归母净利润为7.63亿元,同比下降34.81%,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特点。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2.92%和5.19%,同比分别下降28.2%和37.81%。对此,申银万国证券分析认为,2025年受供给端压力较大及海外贸易扰动等因素影响,鲁西化工主要产品中除正丙醇、烧碱及甲酸等少数品类外,其余产品景气度基本处于触底状态。
产品结构方面,化工新材料已成为鲁西化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收入97.3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66.07%,不过其毛利率相对较低,仅为11.43%。基础化工产品收入29.64亿元,占比20.11%,毛利率则达到22.12%;化肥产品收入17.77亿元,占比12.06%,毛利率为5.84%。目前,鲁西化工已形成多元的产品矩阵,涵盖PC、PA6、多元醇、有机硅、氟材料等多个品类,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分布于建材、农药、医药、纺织等行业。
作为国有控股企业,鲁西化工前身为1976年建设的万吨小氮肥企业,2020年正式加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旗下化工新材料平台。公司目前总资产达355亿元,拥有职工12000余人,业务涵盖基础化工、化工新材料、化肥、设计研发、化工工程等多个产业板块。依托园区一体化运营优势,鲁西化工各生产装置之间上下游关联度高,能够通过统筹优化实现经济高效运行。
从行业前景来看,有机硅作为高性能材料,在建筑、电子、汽车等传统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新能源、5G通信、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在电动汽车和光伏产业中应用空间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有机硅出口量同比增长34%,达到54.6万吨,国际部分产能的退出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有机硅产品的全球替代进程。
对于未来发展,鲁西化工正持续推进多个重点项目建设。除有机硅深加工项目外,公司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及15万吨丙酸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临近及行业供给端优化,部分化工产品景气度有望逐步修复。申银万国证券则对鲁西化工业绩作出预测,预计公司2025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19.14亿元,2026-2027年有望进一步增长至25.6亿元和27.66亿元。借助中国中化的资源支持,鲁西化工将继续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快北区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