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资讯
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济源橡胶大会,圆满召开!

2025-09-1300

【炭黑产业网】9 月 13 日消息,2025 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会员大会暨行业技术发展论坛于 9 月 10 日至 12 日在河南济源顺利举办。此次会议以 “低碳智创 新质领航” 为核心主题,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牵头主办,吸引了分会理事会成员、会员单位代表、行业专家、科研院所学者及材料、设备等上下游供应商共计 160 余人参与,各方围绕橡胶制品行业的产品创新路径、绿色发展策略、企业数智化转型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开场环节,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济源市政府副市长王笑非首先发表致辞。他介绍,济源不仅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更是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目前已形成有色金属、钢铁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拥有 6 家一级企业与 2 家中国 500 强企业。当前,济源正全力培育纳米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打造全国重要的纳米材料科研生产基地与橡胶制品产业基地,且已规划建设占地 1408 亩的橡胶制品工业园,现场诚挚邀请行业企业家前往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随后,济源鸿辛橡胶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治军也进行了致辞,他表示鸿辛橡胶长期专注于纳米橡胶复合材料的技术研发,其自主研发的湿法混炼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干法混炼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难题。目前,公司年产万吨级的天然橡胶和白炭黑湿法混炼胶生产线已建成并投入生产,2 万吨规模的全配方湿法混炼胶生产线正处于建设阶段,预计今年 9 月底完成建设,11 月正式投产。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致力于构建产值超百亿的纳米橡胶复合产业链,并希望借助本次大会与行业同仁深化合作、共促发展。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昌纯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是涵盖橡胶行业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的国家级社团组织,下设 14 个专业分会,而橡胶制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类别丰富且应用覆盖面广泛。从协会对 337 家企业的统计数据来看,2025 年 1-7 月橡胶行业整体运行呈现增长态势,其中 68 家橡胶制品重点企业表现突出,现价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利润等核心经营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雷昌纯同时提到,过去一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产业链与供应链面临重构压力,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增长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唯有将发展重心放在科技创新上,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他强调,橡胶制品虽看似寻常,却与国计民生和万千产业息息相关,呼吁行业同仁以开放姿态迎接变革,以创新精神驱动发展,共同推动中国橡胶制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还正式发布了三项中橡协橡胶制品团体标准,分别为 T/CRIA18006-2025《机动车天窗排水管》、T/CRIA18007-2025《商用车底盘空气弹簧总成技术规范》以及 T/CRIA18008-2025《混炼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发布仪式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昌纯、橡胶制品分会原秘书长杨莉、橡胶制品分会专家组长孙佩祝共同为标准起草单位颁发了参编证书,以肯定各单位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贡献。

随后,橡胶制品分会秘书长宋岩对 2024-2025 年度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分会主要工作进行了汇报。从经济数据来看,根据分会对 62 家会员企业的统计,2024 年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9.68%,出口产品交货值同比增长 10.85%,出口产品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 15.78%,销售收入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12.7% 和 23.13%;2025 年上半年,分会统计的 68 家会员企业延续增长态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8.27%,出口产品交货值同比增长 8.57%,出口占比为 12.27%,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 21.26% 和 21.39%,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宋岩秘书长还针对协会统计数据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现象展开了具体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

在分会工作方面,2024-2025 年度橡胶制品分会围绕行业实际需求推进了多项重点工作。会议组织上,分会于今年 3 月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年会同期召开行业理事会,总结上一年度工作并明确本年度工作计划;专家资源与标准建设层面,分会召开高端专家组会议,开展行业信息交流并增补新成员,除本次大会发布的 3 项团体标准外,还在推进《轨道车辆悬挂橡胶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非开挖管道修复用橡胶内胀圈》《浮筑楼板用橡胶隔振垫》等标准的编制工作;行业服务与规划引领方面,分会正推进 “十五五” 规划相关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联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同时积极吸纳新会员以扩大行业覆盖面、增强行业凝聚力。此外,分会还通过信息化平台完善网站系统建设,为会员企业提供及时的行业信息与服务,并针对橡胶制品品种多、样本收集难度大导致的统计工作薄弱问题,号召会员企业积极参与统计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宋岩表示,分会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会员企业及相关单位的支持,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强助力。

本次大会同期举办的行业技术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行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发表主题报告。济源鸿辛橡胶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丽红以《绿色零碳纳米复合橡胶的湿法混炼技术及应用展望》为题,指出传统混炼工艺存在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分散效果差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绿色高效发展需求。鸿辛橡胶研发的水基全配方湿法混炼技术,通过将胶乳、纳米填料、助剂以水分散形态在常温下混合,经絮凝后脱水干燥,实现了全流程无 “三废” 排放与连续化生产。该技术集成了纳米填料表面功能化、溶聚橡胶乳液化、硫磺微胶囊化、核心装备自主化及低温连续化生产线五大核心工艺,对传统干法混炼实现了技术颠覆,相比传统工艺生产周期缩短 1/3,能耗降低 50% 以上,全链条碳排放接近零,同时显著提升了橡胶产品性能与环保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各类橡胶制品,为橡胶行业迈向绿色、高效、智能制造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教授上官文斌的报告《空气弹簧的设计与性能研究》,系统介绍了空气弹簧悬架系统的结构特点,空气弹簧的结构组成与优势,空气弹簧的设计要求、刚度设计方法及疲劳设计方法,深入分析了空气弹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并针对空气弹簧的折弯现象与使用中的异响问题展开探讨。河南易交联研究院宋士杰则以《新能源时代背景下制品的环保配方与长寿命配方设计》为题,提出在全球 “碳中和” 目标、中国 “双碳” 战略及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的多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动力系统呈现 “电驱化、高压化、集成化” 趋势,这使得车用橡胶制品从传统的 “耐油、耐高温” 需求向 “耐介质、高耐久性、绝缘、轻量化” 方向升级,配方设计也需在环保与长寿命方面进行优化。他所在的研发团队通过结合制品硫化交联体系与防老体系的作用机理,采用环保硫化体系在满足制品基本物性要求的同时降低气味,再借助防老剂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制品耐高温防老化性能。

青岛爱博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佩祝在《纤维素纳米晶体在橡胶制品中的创新应用》报告中提到,在欧盟碳关税政策与我国 “双碳” 战略的推动下,生物基材料对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纤维素来源广泛,其中 70% 来自非木材,具有可降解、无毒、加工简便等优势,可用于制作分离膜、气凝胶等产品。在橡胶制品领域,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应用场景多样,作为补强剂时性能优于白炭黑,能有效提高硫化胶硬度与拉伸强度;作为助分散剂可使硫磺等助剂分散更均匀;作为稳定剂时硫化效果优于传统稳定剂;此外还可用于负载功能助剂、作为生物基光子材料呈现结构色。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其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广东新劲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小玲的《中国橡硅机械:首选价值赋能与行业发展新趋势》报告,分析了中国橡硅机械行业的当前发展趋势,探讨了通过自动化及绿色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并分享了借助智能互联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推动橡硅制品生产智能化的实践经验。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仿真研究部部长黄友剑以《TPEE 弹性体多本构模型构建与吸能仿真研究》为题,聚焦热塑性弹性体(TPEE)缓冲器的仿真研究。他介绍,TPEE 材料兼具硬段塑性与软段弹性的力学特性,作为 “第三代橡胶” 具有承载能力强、耐腐蚀、符合 “双碳” 要求等优势。TPEE 缓冲器仿真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其在制造与应用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模拟难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套多本构模型构建解决方案,并搭配弹性体大变形网格方法,实现了对 TPEE 缓冲器压缩、吸能、冲击行为的模拟与产品可靠性评估,可为类似弹性体材料的仿真研究提供参考。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研究员李洪春、原一汽研发总院材料研发总院研发高级主任、华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总监朱熠、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盛军、河南海博瑞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培松、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及全国橡标委(SAC/TC35)秘书长王菲也分别围绕《橡胶材料老化行为的多尺度研究及寿命预测》《新能源汽车橡胶制品性能需求及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的资本价值发现》《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调控及其在硅橡胶中的应用》《高质量橡胶制品标准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等主题发表报告,从材料研究、市场需求、资本价值、标准建设等多个维度为行业发展提供思路。其中,王盛军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链,这不仅得益于人口红利与市场红利,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企业的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诀窍等核心资产,可通过作价出资、企业上市、数据资产交易、RWA 代币发行等方式实现价值发现与再创造,成为企业融资与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助力企业突破 “内卷” 困境,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刘培松则介绍,二氧化硅是高性能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材料,但其纳米化产品长期依赖高成本的气相法工艺生产,液相法产品因结构问题难以应用于高端领域,河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功能性官能团,从根源上解决了其在有机介质中分散难的问题,并赋予材料更多功能性,突破了液相法生产高性能纳米二氧化硅的技术瓶颈,由河南大学孵化的河南海博瑞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全球首条年产 4 万吨液相法高性能纳米二氧化硅工业产线,实现了多种进口高端气相产品的国产替代。此次技术论坛部分分别由天津中和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运与青岛爱博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佩祝主持。

9 月 12 日上午,大会组织参会人员前往河南大学济源中试基地、河南海博瑞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济源鸿辛橡胶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参会人员深入了解了纳米材料中试研发进展、液相法纳米二氧化硅生产流程、湿法混炼胶产业化应用等情况,直观感受了橡胶制品行业的前沿技术成果,为后续行业内的技术合作与资源对接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会员大会暨行业技术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橡胶制品行业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明确了行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业内各企业与机构将继续携手共进,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助力中国橡胶制品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据悉,本次会议得到了济源鸿辛橡胶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阳胶联时代减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劲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鹤壁元昊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海博瑞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学济源中试基地、济源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