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已临八月中旬,大部分企业都已发布了其半年报与二季度报告,各大化企及上下游行业企业,大部分业绩都呈上涨趋势,说明化工行业随着疫情的好转在逐渐的复苏。
国际化企二季度业绩对比
巴斯夫
销售额:198亿欧元,同比增长56%;(1505.4亿人民币)
税前收益:23亿欧元(174.8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900万欧元有较大提升;
业绩增长原因: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领域、化学品业务领域和材料业务领域价格水平提升尤为明显;销量增长主要体现在表面处理业务领域、材料业务领域以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
赢创
销售额:较2020年同比增长29%,达36.4亿欧元;(276.7亿人民币)
净收益:调整后净收益增长58%,为2.53亿欧元。(19.2亿人民币)
业绩增长原因:特种添加剂、营养与消费化学品、智能材料三大增长业务部门成为主要驱动力,并且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仍然展现出良好的韧性。
亨斯迈
营业收入:20.24亿美元(131亿人民币),同比增加62%;
调整后净利润:1.91亿美元(12.36亿人民币),相比2020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业绩增长原因:多个业务部门的市场需求已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收购了Gabriel公司和CVC热固性特种材料公司,并设立亨斯迈建筑解决方案业务。得益于收购业务产生的协同效应以及正在实施的多个成本优化计划,亨斯迈的业绩显著提升。
阿科玛
销售额:24亿欧元(182.47亿人民币),较2020年第二季度增长34.6% ,较2019年第二季度增长12.1% ;
税前利润:4.78亿欧元(36.3亿人民币),较2020年第二季度增长67.1%。
调整后净收益增长近3倍,达2.67亿欧元,每股收益3.50欧元;
业绩增长原因:业绩增长得益于市场对创新、可持续材料的强劲需求及支持全球大趋势的独特定位。
科思创
销售额:超过39亿欧元(28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3.5%;
税前利润:8.17亿欧元(66.2以人民币),去年同期:1.25亿欧元。(9.5亿人民币)
业绩增长原因:二季度业绩增长受益于全球需求的持续强劲复苏,而去年同期需求受新冠疫情影响表现疲软。
陶氏
净销售额:139亿美元(901.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6%,环比增长17%。
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8亿美元(181.3亿人民币);
业绩增长原因:所有运营板块均实现增长,涨幅最大的是聚氨酯和有机硅应用,因为新冠疫情后需求出现回升。环比增长为1%,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及个人护理终端市场的需求回升受到了供货短缺限制,由于冬季风暴乌里对美国墨西哥湾岸区的影响,持续的供货紧张部分抵消了需求上升。
杜邦
净销售额:41亿美元(265.5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6%;
税前利润:10.6亿美元(68.6亿人民币),同比增加53%;
业绩增长原因:在几乎所有和旗下业务相关联的关键终端市场领域,杜邦都保持着积极的、持续性的增长趋势,这些终端市场包括半导体、智能手机、汽车和住宅建筑等领域,这使得杜邦在第二季度的业绩强于预期,三大业务板块较去年同期都实现了连续性的增长。
瓦克化学
销售额:15亿欧元(114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40%;
净利润:1.79亿欧元;(13.6亿人民币)
业绩增长原因: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的销售量及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显著提升,化学业务的销售量增加、产品价格上调以及生产设备利用率高也对税前利润起到了积极影响。
埃克森美孚
营业收入:677.42亿美元(4387.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8%;
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46.90亿美元(303.7亿人民币);
业绩增长原因:在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以及有史以来最好的季度化学和润滑油贡献的推动下,2020年第二季度收益增加了58亿美元(375.6亿人民币)。
LG化学
销售额:102.2亿美元(661.9亿),同比增长65.2%;
营业利润:19.9亿美元(128.9亿),同比增长290.2%;
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再创季度历史新高;
业绩增长原因:通过石油化工事业的显著增长,电池材料事业的持续扩大,生命科学创下的季度最高销售额等各事业部全面发展,使得LG化学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卓越。
巴斯夫
销售额:198亿欧元(1505.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6%;
税前收益:23亿欧元(174.8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900万欧元有较大提升;
业绩增长原因: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领域、化学品业务领域和材料业务领域价格水平提升尤为明显;销量增长主要体现在表面处理业务领域、材料业务领域以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
伊士曼
销售收入:26.53亿美元(171.8亿人民币),与 2020 年第二季度相比,增长了 38%,
税前利润(调整后):4.54亿美元(29.4亿人民币);
业绩增长原因:与2020年第二季度相比,运输、建筑和建筑以及耐用消费品等关键终端市场的需求强劲复苏,使得收入大幅增长。
拜耳
销售额上涨12.9%,达到108.54亿欧元;(825.24亿人民币)
业绩增长原因:作物科学事业部销售额增长强劲,收益受成本增加和汇率影响;处方药事业部经历去年COVID-19的影响后业绩显著回升;健康消费品事业部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西湖化学
净销售额29亿美元(187.8亿人民币);
净收入为5.22亿美元(33.8亿人民币),相比2021年一季度增加了2.8亿美元(18.1亿人民币);
业绩增长原因:净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西湖化学大部分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率显着提高,以及乙烯基部门销量增加。
根据各大国际化工企业的财报显示,其业绩增长的原因大部分是后疫情时代的业绩回暖。
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化工企业、涂企也纷纷发布其半年报,业绩几乎是一片大红。
国内化企二季度业绩对比
立邦中国
2021年上半年,立邦中国实现营收175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占立邦涂料上半年总营收的35.24%,同比增长55%。营业利润为19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同比增长4.4%。
今年第二季度立邦中国销售额达10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同比增长41.3%;营业利润为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同比下滑27.9%,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费用率恶化减少了利润。
三棵树
2021年上半年三棵树实现营收46.83亿元,同比增长80.5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2%,达1.13亿元。三棵树表示,报告期内,中国涂料行业市场逐渐回暖,公司主营业务销量增加。但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人员同比增长51.51%,对公司净利率影响较大。对此,公司已提高产品价格,开展降本控费工作,未来净利率水平将逐步提升。
东方雨虹
2021上半年东方雨虹实现营业总收入142.29亿元,同比增长62.0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40.14%;基本每股收益为0.64元。
万华化学化学
2021年上半年,万华化学实现营业收入676.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91%和377.21%。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收 363.45 亿元,环比增长 16.17%;实现归母净利润 69.09 亿元,环比增长 4.34%。万华化学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位于烟台的MDI装置完成110万吨/年技改扩能,公司MDI产能进一步提升,百万吨乙烯等新装置投产,主要产品产量、销量同比增加。另外,随着全球疫情缓解,下游市场需求好转;部分海外地区化工装置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全球供应紧张,化工原料价格上涨。
根据涂料、化工、防水等几大行业龙头企业的半年\二季度财报可以看出来,国内大部分化工类企业业绩上涨的原因基本归功于疫情缓解,以及化工原材料上涨导致企业产品价格上涨,据悉,近几天钛白粉又开始轰轰烈烈地涨价,或许不出一个月,各大涂企也将再发涨价函。
同时,目前疫情状况不容小觑,作为化工大省的江苏此时深受疫情所累,国内又因为自然灾害让化工品运输受阻、高温也限制了生产与储存,各大企业漂亮至极的上半年答卷是否能延续到下半年,又或者下半年整个行业又将陷入停滞状态?这一切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