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可降解塑料袋,在降解与实用间寻平衡

2021-09-012440

案例:用可降解吸管代替塑料吸管,曾被用户抱怨一杯饮料还没喝完吸管先软化了。在可降解塑料袋生产中,有企业反复寻找在可降解的前提下,提高其多次使用的可能性,通过提高其实用性,减少量的生产,从而找到可降解与碳减排的平衡。

观察:生产更耐用的可降解塑料袋,这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却因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成为一件大事。

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在堆肥条件下能够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这种产品,对减少环境污染无疑是一件大好事。随着“限塑令”落地,如今在规范的销售市场,人们使用的都是购买的可降解塑料袋。然而,可降解是否等于“一次性”?这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关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大多摸起来手感偏软,有人抱怨拎不了重东西,不经用、一用就破。

如今,随着“限塑令”推进力度的加大,相关生产企业在可降解材料上都在抢滩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1000万吨/年的PBAT(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产能在建或已规划。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长三角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盟今年3月发布报告显示,由于“可降解”检测难,可降解塑料制品市场竞争无序。而在“可降解”下生产的过软过薄产品,则影响了百姓对可降解塑料袋的总体印象。

当下,一些企业正在根据实验质量,制定降解袋的企业标准,不断平衡耐用性和可降解之间的矛盾,并尽可能使其更耐用。的确,如果可降解袋用一次就坏,增加百姓的负担不说,在客观上也将加大生产数量,而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样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