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尔维亚兹雷尼亚宁的智能化工厂内,玲珑轮胎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正将刚成型的轮胎送入自动检测工序,实时数据同步传输至控制中心;赛轮轮胎柬埔寨工厂的工程师正在根据中国研发中心最新的技术优化配方。这种内外协同的场景,正是中国轮胎企业以“双循环”战略破解逆全球化困局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中国轮胎企业加速海外建厂布局,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实现。这不仅是对逆全球化浪潮的主动突围,更是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2025年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高度赞扬了我国轮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成就,并将轮胎领军企业的出海经验分享给所有石化行业企业。中国轮胎的出海经验,俨然已成为标杆。
“双循环”格局加速成型
截至2024年6月,经收集公开资料并进行统计,已有15家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建立25个生产基地,其中包括2家合资工厂。近期,又有多家轮胎公司公布了出国建厂的计划。投建海外基地的企业主要选址位于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亚的巴基斯坦,非洲的摩洛哥,欧洲的塞尔维亚、西班牙,北美洲的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轮胎企业海外建厂已从早期的东南亚单一区域布局,扩展至欧洲、北美、非洲等多元化市场。以赛轮轮胎为例,其越南、柬埔寨两大基地已形成规模化产能,墨西哥及印尼工厂建设稳步推进。森麒麟摩洛哥项目设计年产能1200万条乘用车胎,意向订单已超2025年计划产量,凸显市场对海外产能的高度认可。
中国轮胎行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海外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37家重点企业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438.90亿元,增长12.43%;出口率(值)54.18%,增加2.79个百分点;出口轮胎交货量4.17亿套,增长14.27%;出口率(量)为56.38%,增加0.64个百分点。建设海外工厂不仅能有效规避关税壁垒,更推动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从代表企业看,赛轮集团外销收入占比连续多年超70%,其产品在欧美市场市占率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0位,成为发展最快的中国轮胎企业之一。
中国轮胎公司一直以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轮胎企业为标杆,进行全方位靠拢。其中,国际化布局是国内头部轮胎企业早就提出,并努力践行的共同目标。在2015年之前,已有赛轮轮胎、玲珑轮胎、森麒麟、中策橡胶为首的先行者,选择在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完成了首批海外工厂的建设,并以良好的运营状态为行业其他公司作了表率。十年来,中国轮胎出海投资蔚然成风。先行者陆续布局第二、第三、第四基地,规划项目延伸至各大洲主要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速成型。
关税壁垒与供应链重构的双重挑战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环境和格局深度调整。尤其是某些大国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导致了产业链受损或供应链不畅。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轮胎产品发起的贸易摩擦案件,超过15起。以北美为例,美国对中国轮胎征收的“双反”和其他高额关税使出口成本激增,直接导致部分企业退出北美市场。海外建厂成为破局关键,某企业海外基地生产的轮胎因享受自贸协定优惠,关税成本降至10%以下,2023年北美市场销量增长45%。
随着全球供应链从“长链”向区域化“短链”转变,海外工厂的优势更加明显。玲珑轮胎塞尔维亚工厂毗邻欧洲汽车产业集群,产品物流从海运变陆运,客户响应效率显著提升。通用股份泰国二期项目投产后,实现批量供货上汽MG泰国工厂,进一步推动海外销售额持续增长。
在关税壁垒与供应链重构的多重危机下,企业单一区域布局的风险日益凸显。中国轮胎企业出海投资运营经验日益丰富,并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也加快了逆周期布局,玲珑轮胎的“7+5”战略、通用股份的“5X”战略、森麒麟的“833 plus”战略都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策略。
出海企业盈利跃升,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
十多年来,出海布局的轮胎企业,盈利情况得到结构性改善,海外工厂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质量。2024年前三季度,拥有海外工厂的A轮胎公司毛利率达35.4%,创2018年以来新高;建设多个海外基地的B轮胎企业2023年外销毛利率30.78%,较内销高出近12个百分点。这种差异源于海外工厂拥有更好的竞争格局。
中国轮胎企业出海,不是简单的低端同质化复制。领军企业全力打造的海外基地,无一不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他们正以“中国智造”“中国效率”阐释高质量发展,彰显全球竞争力。2024年,盈利水平在全行业保持领先的森麒麟,深入推进内部流程再造,力求人员、设备、软件的完美结合,不断完善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精细化管理,人均效益、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显著提高。
2024年9月13日,塞尔维亚兹雷尼亚宁,中国轮胎首个欧洲工厂玲珑国际(欧洲)有限公司(欧洲玲珑)正式量产。玲珑轮胎董事长王锋介绍,欧洲玲珑在建设过程中,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移动传感、工业大数据及工业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打造成了自动化、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的轮胎生产标杆,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管理,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企业盈利能力改善也引发资本关注。拥有海外工厂的轮胎上市公司,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不断强化投资者信心,并进一步推动实体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战略实践:
开放协同而非封闭内卷
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关键期。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报告中指出,鉴于当今的国际环境和不确定性增多,出口形势将更为严峻,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尤为重要。当然,国内大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国家最近实施的各项新举措,正通过释放内需潜力,坚持开放合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前提下,更加紧密同世界经济畅通互动的“双循环”。
轮胎企业的实践表明,“双循环”是破解逆全球化的“中国答案”。通过海外建厂实现“产地销”模式,中国企业将关税成本转化为区位优势,将规模红利升级为价值红利,通过内外市场协同将供应链风险转化为产业链韧性。当前海外轮胎项目设计产能累计已突破2亿条,并在快速增加。随着海外产能进一步释放,中国轮胎有望占据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这场以“双循环”破局逆全球化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轮胎产业格局,更为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