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多国受美国关税施压,中国轮胎韧性前行

2025-07-0800

【炭黑产业网】7月8日消息,近日,全球轮胎贸易格局因美国一纸关税新政再起波澜。7月7日,美国针对轮胎的关税政策进入阶段性实施阶段,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轮胎贸易领域激起层层涟漪,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轮胎出口生意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美国关税政策覆盖范围广泛,不同国家和地区被征收的关税税率存在明显差异。自8月1日起,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突尼斯、哈萨克斯坦的轮胎出口至美国将面临25%的关税;南非和波黑的轮胎产品则需承担30%的关税;印度尼西亚的关税税率设定为32%;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要缴纳35%的关税;泰国和柬埔寨的关税税率高达36%;而老挝和缅甸的轮胎出口至美国,更是要承受40%的超高关税。此外,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关税为20%,但若被判定为经越南转运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关税将飙升至40%。

据炭黑产业网了解,特朗普还发出强硬警告,若有国家采取提高关税的回应措施,美国将在现有税率基础上再次提高同等额度的关税。并且,对于8月1日前未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关税税率将恢复至4月宣布的“对等关税”水平。尽管目前这一关税政策尚未完全尘埃落定,但多方预测,即便有国家提出不同方案,最终政策与当前方案也不会有太大出入。

在这场关税风暴中,东南亚地区首当其冲。按照当前政策,美国此前已对所有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如今泰国和柬埔寨所有商品再被征收36%的关税,两者叠加,关税税率高达61%;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在25%汽车零部件关税基础上,再课征20%关税,总体关税达到45%;马来西亚同样面临25%的额外关税,总关税升至50%。更为棘手的是,此前大量“中国制造”的轮胎产品在越南进行简单加工或更换标签后,以“越南制造”的身份进入美国市场,然而40%的转运税率使得这种“洗产地”的行为失去了经济价值。

海外工厂一直是中国头部轮胎企业的主要利润增长点,许多国内轮胎通过转口贸易出口至美国。高额关税之下,尽管部分成本可由美国代理商承担,但轮胎制造商仍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相当一部分利润损失。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美国贸易政策不仅针对中国相关企业,印度尼西亚和塞尔维亚也未能幸免。自8月1日起,印度尼西亚和塞尔维亚出口到美国的轮胎将分别被征收32%和35%的关税,加上25%的汽车零部件税费,两国轮胎出口美国的关税分别达到57%和60%,出口生意举步维艰。

不过,轮胎企业也无需过度悲观。美国此次关税政策并非只针对中国轮胎,全球范围内美国本土以外的日韩和欧美品牌轮胎同样受到利润冲击。在全球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高性价比的国产轮胎在美国市场依然具备竞争优势。然而,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东南亚地区商品施加的压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资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信心。事实上,近两年中国轮胎企业的海外选址策略已悄然发生变化,目光逐渐投向新的区域。

2025年以来,中国轮胎企业的全球投资布局愈发分散。中策橡胶、赛轮集团的墨西哥工厂已顺利落地;永盛橡胶宣布了摩洛哥项目;玲珑轮胎拟在巴西建厂;华盛橡胶签约在巴基斯坦建设合资工厂;湖北奥莱斯拟在坦桑尼亚投资等。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中国轮胎进入出海2.0时代。